协调与平衡:科技与运动装备设计融合的艺术
金年会随着体育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运动服装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从传统运动服装到如今充满科技感的运动装备,科技创新成为推动运动服装行业发展的关键。其中,奥运健儿的比赛服装最能体现科技在运动服饰领域的延伸和发展,为运动员设计运动服装的服装设计师们通过运用新颖的科技手段,致力于为运动员提供更好的服装解决方案,使奥运健儿能够在奥运赛场上发挥出最佳状态。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乒乓球队、跳水队专业比赛装备设计师,现任北京沃创易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兼创意总监,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服装面料研发、高性能服装研发,拥有6项服装结构剪裁设计相关实用新型专利、2项服装结构设计相关发明专利。兰春霞历任中国羽毛球队、射击队、滑雪队、击剑队、马术队服装装备设计师、“撑杆跳女皇”伊莲娜·伊辛巴耶娃服装装备指定设计师,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乒乓球国家队比赛服装被国家党史博物馆永久收藏。张艺谋作品《山楂树之恋》文创服装设计师、2018北京国际设计周“二十四节气”创意产品设计金奖作品设计师。
对于受邀担任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中国乒乓球队、跳水队的比赛装备设计师,兰春霞表示:“能够为代表国家的运动员设计这些运动装备是我职业生涯中最激动人心,同时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那时候的每一天我都对北京夏季奥运会充满期待,希望运动员能穿着我设计的运动服装在竞技场上夺得佳绩。”所谓期待,既有貌似泉涌般激昂的,又含有深邃却明亮的静谧。“这两年来的筹备,只为在这场全世界的瞩目下,展现出中国运动员的最佳状态。”
兰春霞认为运动服装不仅需要满足基本的舒适性和功能性需求,更要在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性能、保护运动员免受伤害以及提升运动员心理状态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运动服装设计师需要在了解运动生理学、运动力学和运动心理学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运动服装设计与其性能优化。兰春霞在设计运动服装时会借助工程学的理论,进行符合曲线与运动轨迹的剪裁设计,她尽可能采用减少接缝的设计,以实现运动服装与身体的寸衣贴体,减少运动员与空气的摩擦,提高运动效率,在减少接缝的同时还要为运动员提供足够的支撑和恰当的压缩,以减少肌肉疲劳,提高运动员训练与比赛的持久力。除此之外,对于需要高度保护的部位,如肘部和膝部,兰春霞亦有周到考量,她融入了额外的保护设备,以减少运动中的潜在伤害。在利用运动装备提升运动表现这一追求上,兰春霞意识到对力量和耐力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中,运动服装需要对运动员产生一定的动力学辅助,于是选用了能提供额外肌肉支撑和压缩的高科技面料,从而真正达到优化运动员的力量输出和持久力的目的。
对于利用科技驱动运动装备的更新迭代,兰春霞分享了她的“协调”理念,她认为在运动服装中融入科技,最重要的是要秉持着“协调”的理念。对于兰春霞来说,“协调”的理念是一种追求平衡而非让技术单方面主导的设计思维。她强调,科技引领的运动装备的迭代,其内核应该是以人为本,而非玩弄科技。“当然,科技在推动运动装备的发展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我们需要保持一种协调的态度——确保这些科技能够符合运动员的需求和偏好,以及考虑到与自然环境的平衡。”兰春霞细致入微地阐述道。
“协调”,是在持续创新的同时,践行科技与人文的对话,引导科技在注重功能性的同时,也注重服装的舒适度和美学。在她的设计中,科技应当是推动服装前行的动力,而非成为束缚。这样的理念要求设计师对科技有深厚的理解和运用,兰春霞做到了这一点,她明白该如何依据科技赋予运动装备新的价值,同时又不会失去运动装备的本质。可以说,兰春霞运动服饰设计的协调理念,实际上是在寻求一种科技和人,科技和自然,科技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这种全局观和深度的洞见,奠定了她走在运动装备设计前沿的坚实基础,也正是这种理念使得她的设计作品始终站在行业的最前端。
在兰春霞设计的比赛服装加持下,乒乓球项目中国代表团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共夺得了4金2枚银1枚铜,中国跳水队共夺得了7金1银3铜的绝佳成绩。当运动员们站在领奖台上,闪耀的金牌与他们所穿的“战袍”交相辉映。作为一位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兰春霞的通过她的设计成果,为世界观众呈现了科技与艺术的无限可能。
刘莉,体育总局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冰雪科学家”,北京服装学院服装科技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工业大学顾问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服装舒适性与功能、高性能服装研发。近五年来发表论文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9件,完成项目各类50余项。学术兼职全国纺织品标准化委员会智能纺织品工作组(SAC/TA209/WG1)副组长等。2019作为负责人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冬季运动与训练比赛高性能服装研发关键技术》项目。2021年获2017-2022全国体育先进个人、“纺织之光”2021年度教师、2021年“首都最美巾帼奋斗者”、2021年朝阳区“凤凰计划”领军人才等称号。
在2022年冬季奥运会运动员服装的研发设计上,刘莉及其团队的创新工作收获了广泛赞誉。刘莉带领团队根据中国运动员的体型特征和各项目的运动姿态、速度特点,采用流体动力学仿真技术构建了三维空气动力模型,履行了减阻面料的自主研发与全球范围的筛选,并设计出减阻结构,成功经过了风洞的全面验证。除此之外,他们还开发了数十种速度类项目的微结构面料,经胶印、金属模板压印、激光微刻等方式制成,此种面料已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使用。例如,首日短道速滑的“龙服”就为运动员赢得了2金1银1铜的佳绩,并因其减阻结构的突破而备受瞩目。
刘莉表示,在设计冬奥会运动员服饰装备的过程中,新颖的风洞技术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以往风洞技术主要运用领域主要在航空、航天、汽车和建筑等,刘莉团队在运动设计中的引入开创了国内首例。在速滑滑冰、短道速滑、钢架雪车和高山滑雪四个速度类项目中,风洞技术都贡献了显著的助力,包括降低了三个项目超过10%的阻力。
此外,刘莉亲身参与了比赛的保障工作,对钢架雪车比赛服的帽形和号码背心进行了减阻调整,见证了钢架队从无到有地赢取了奖牌。一件让刘莉记忆深刻的事情发生在2021年9月26日,在这天中国速滑国家集训队的高亭宇发送了他参加“中国杯”比赛的照片,他身着刘莉团队制作的第七版样衣,创下了33秒83的个人最佳成绩,打破了本赛季全球最好成绩,并排名世界500米项目第三。
在这两场都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上,兰春霞和刘莉作为中国运动服装设计师的杰出代表,设计的现代科技感并融入中国传统元素的运动装备赢得了满堂彩,更帮助中国代表团取得了优异的比赛成绩,这些充满科技感的运动服饰向观众展示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为推动运动装备设计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奥运服装设计发展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审美印记和深远的科技影响,为人类在运动创新与艺术美感探索的道路上开辟了新的篇章。(文/李芗)